这些年来一直在卖铜,你知道我国70%以上的铜矿是在什么地方开采的吗?发表时间:2021-04-09 13:34 中国探明铜矿产地918处,其中富铜矿床(品位>1%)占全部储量的35.2%。在全国28个省(区)中,铜矿分布较为分散。目前,中国的铜矿山主要有以下七个生产基地: 第一,江西铜业基地 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资金充足的江西铜矿,在全国名列前茅。已探明的铜工业储量占中国铜工业储量的1/3,是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基地。一九七八年国家将江西铜矿基地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。江西铜业有限公司于1979年成立,目前拥有德兴铜矿、永平铜矿、武山铜矿、东乡铜矿、城门山铜矿、银山铅锌矿、贵溪冶炼厂、上海冶炼厂等六家铜矿企业。六大大中型矿山已探明铜储量共计1387万吨,德兴铜矿为超大型铜矿田,在1993年德兴铜厂规划开采10万吨/年铜矿,成为亚洲特大型矿山之一。目前已开发的5个矿山年产量102,000吨,占全国铜精矿总产量的1/3,占全国铜精矿总产量的1/4。 第二,云南铜业基地 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资本充裕的云南铜矿探明的铜工业储量居全国第二位。其主要组成为“四矿一厂”,即东川、易门、大姚、牟定四座大中型矿山和云南冶炼厂。目前组成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,1996年产电铜10万吨,精矿5万吨,是中国第二大铜生产基地,铜产量居全国前列。 第三,白银铜矿基地 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甘肃省白银厂矿区为中国铜矿富集区之一,矿床类型有折腰山、火焰山、铜厂沟、小铁山、四圈等。1954年,为了发展白银厂铜矿资本,成立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,并把采选冶炼列为国家第一批5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,开启了中国50年代大铜公司建设的序幕。经过1957-1959年的三年大规划建设,折腰山、火焰山两个露天矿及选矿厂、冶炼厂等工程加快建设步伐,提高质量。原定设计生产能力为年生产能力3万吨,后通过技术改造达到5万吨,曾是全国产铜最多的大型冶炼联合企业。 第四,东北地区铜矿基地 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该矿由一批中小型矿井组成,起步早,建设快。1950年恢复了辽宁清原铜(金)矿、华铜铜矿、芙蓉铜矿、马鹿沟铜矿和吉林石咀子铜矿、天宝山铜铅锌矿的生产,1949年1月沈阳冶炼厂恢复了生产。此后,中国在东北地区首次建立了铜矿开采和冶炼生产基地,为我国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发挥了先导作用。五、六十年代曾为全国有色金属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科技骨干,有力地支持了全国铜业的发展。上世纪60年代,该矿山资本连年采尽闭坑,由桓仁、红透山等矿山替代,并外购矿质原料,使东北铜基地继续生产5万吨铜精矿,并于1996年年生产7万吨电铜。尤其是黑龙江多宝山的大型斑岩铜矿,可以作为沈冶的矿质原料供应基地。我国东北地区铜矿资源潜力巨大。 第五,铜陵铜矿基地 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铜陵地区建设条件良好,资金雄厚。铜官山、狮子山、大团山、瓜山、凤凰山、新桥、贵池、安庆、琅琊山、沙溪等大型、中型矿床现已探明,总铜储量超过300万吨。这也是一个建设早、起步快的基地,在“十一五”规划中首次建成年产万吨铜的基地。现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有六个矿,两个冶炼厂。产于1996年年,铜精矿为4.2万t,电铜为4.65万t,是大型采加工联合企业。 第六,大冶铜矿基地 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湖北省大冶、黄石和阳新地区的铜矿资源十分丰富,已探明的铜储量达360多万吨。目前,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拥有“六矿二厂”,即铜录山、丰山洞、铜山口、赤马山、大冶铜厂、新冶等大中型铜矿,以及铜冶炼厂、铜材加工厂。生产铜精矿近2万吨,粗铜6.16万吨,电铜4.56万吨,属大型采选加工联合企业。 第七,中条山铜矿基地 (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 自五十年代以来,山西中条山地区已勘探出铜矿峪、小西沟、胡家峪、篦子沟、落家河等大中型铜矿,累计探明铜储量330多万吨。1956年,为了发展该地区的铜矿,成立了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。目前已形成铜矿峪、胡家峪、篦子沟等大中型铜矿场,以及一个冶炼厂、一个电解铜厂,形成了以采选冶炼为主的大型联合企业。1992年生产的铜精矿有272,000吨,粗铜26,000吨,电铜16,000吨。 我们的铜矿藏具有以下特征: 是中小型多,大型多,超大型少的矿床。储量超过二百五十万吨的铜矿只有江西德兴铜矿、西藏玉龙铜矿、金川镍矿、东川铜矿等。大、超大矿床仅占已探明矿床的3%,中型矿床占9%,小型矿床占88%。 即贫矿多,富矿少。平均品位在0.87%的中国铜矿中,品位>1%的铜储量占总储量的35.2%。品位>1%的铜储量在大型铜矿中仅占13.2%。 是多矿共生,单矿共生较少。其中,单矿仅占27.1%,综合矿占72.9%,矿床综合利用价值较大。 |